五部教主

五部教主
The five Dhyāni-Buddhas v.[lang id =1028]五 [lang id =1028]智 [lang id =1028]如 [lang id =1028]來.
* * *
﹝出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理趣釋﹞ 部謂部類, 教謂言教, 主即主宰。 此之五部, 乃是如來金剛不空真實三昧法門也。 而依五方立五部, 以五佛為主者, 各有所表也。 中方毗盧遮那, 即釋迦如來也。 四方四佛, 乃釋迦化現, 以表諸佛同一法身也。 以如來入種種三摩地, 說種種陀羅尼門, 雖各分部類, 各有壇法, 而皆與般若理趣相應也。 然此法門, 為令眾生三業清淨, 得金剛智三摩地, 而行慧施, 不為煩惱染汙, 成就無上菩提, 而證清淨法身也。 (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梵語毗盧遮那, 華言遍一切處。 梵語釋迦, 華言能仁。 梵語三摩地, 華言等持。 梵語陀羅尼, 華言總持。 梵語般若, 華言智慧。 三業者, 身業、 口業、 意業也。 金剛智者, 如來智慧, 無法不知, 無惑不斷, 如金剛至堅至利, 故云金剛智也。 ) 〔一、 中方灌頂部〕, 灌頂, 喻也。 如輪王太子受儲君位, 輪王乃取四大海水, 灌太子頂, 加以寶冠。 以喻毗盧遮那, 已得一切如來灌頂, 受佛職位, 而為三界法王。 以清淨法界智, 演說般若相應陀羅尼, 加持眾生, 身口意業悉得清淨, 亦受灌頂之位, 而證清淨法身, 是為灌頂部。 故中央以毗盧遮那為教主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二、 東方金剛部〕, 金剛部者, 謂如來證得佛地, 觀眾生藏識中煩惱習氣, 堅固難捨, 以大空金剛智三摩地而摧破之, 不離大圓鏡智而演說般若相應陀羅尼, 令諸眾生得清淨三業, 而悟本有不壞金剛佛性, 是為金剛部。 故東方以阿閦佛為教主也。 (煩惱習氣者, 煩惱餘習氣分也。 大空者, 即畢竟空也。 梵語阿閦, 華言不動。 ) 〔三、 南方寶生部〕, 寶生部者, 謂如來得三界法王位, 入金剛寶三摩地, 愍念眾生, 而行慧施, 心無吝惜, 三輪清淨, 以平等性智, 說諸陀羅尼, 令諸眾生所求一切伏藏, 皆得現前, 而證得河沙功德, 是為寶生部。 故南方以寶生如來為教主也。 (三輪清淨者, 謂能施之人, 所施之物, 及受施之人, 皆無取著也。 ) 〔四、 西方蓮華部〕, 蓮華部者, 謂如來得自性清淨法身, 而住雜染濁惡世界, 不被一切煩惱染汙, 猶如蓮華。 入清淨三摩地, 以妙觀察智, 說諸陀羅尼, 令諸眾生證悟清淨法界, 如蓮華不染諸垢, 具足一切無漏善法, 是為蓮華部。 亦名法部, 謂以此法門, 加持極樂世界, 水鳥樹林, 皆演法音。 故西方以阿彌阤佛為教主也。 (無漏者, 不漏落三界生死也。 梵語阿彌阤, 華言無量壽。 ) 〔五、 北方羯磨部〕, 梵語羯磨, 華言作法, 又云辦事。 謂佛持一切如來智印, 入大悲三摩地, 以成所作智, 說諸陀羅尼, 加持一切眾生, 得無礙身語意業, 令藏識中殺害雜深種子, 悉盡無餘; 一切事業, 皆悉成就, 是為羯磨部。 故北方以不空成就如來為教主也。 (藏識, 即第八識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ен реферат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